据最高人民检察院3月25日的一条消息,一起由汽车融资租赁公司内部员工与外部“黑中介”合谋策划的特大诈骗案浮出水面。涉案团伙通过招募信用不良或无还款能力的“黑户”,伪造购车合同、虚开发票等材料,骗取公司融资款后非法转卖车辆,造成企业直接面临损失超300万元的情况。
涉事公司为国内知名汽车融资租赁机构,业务覆盖全国,其山东分公司是核心分支,长期以“灵活购车方案”吸引客户。然而,正是这份看似诱人的“灵活”,却成了不法分子觊觎的猎物。
2022年的秋天,一封匿名举报信打破了某汽车融资租赁公司的平静。举报人声称,在办理一笔所谓的“零首付”融资租赁购车业务时被骗。据举报人描述,公司的一名经办人员承诺,不仅可以通过“零首付”的方式购车,还能获得一笔“好处费”,甚至无需按合同偿还租金。然而,事实却是举报人既没有拿到承诺的好处费,实际交付的车辆与合同中约定的品牌和型号完全不符,最终连车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公司高层接到举报后迅速展开内部调查,结果令人震惊:除了这起案件外,还有29笔类似的业务存在异常情况。所有这些案件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通过伪造材料、虚开高价发票等手段骗取公司资金。2022年9月,公安机关正式立案调查。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个隐藏在合法业务背后的诈骗团伙逐渐浮出水面。这个团伙的核心成员包括公司的两名员工于某和李某,他们与外部的“灰中介”杨某、蔡某等人勾结,利用“黑户”群体的困境进行非法牟利。
于某和李某自2021年入职以来,很快发现了公司业务流程中的漏洞,并决定利用这些漏洞获取不法利益。他们与杨某、蔡某等“灰中介”合作,从社会上招募那些因严重逾期或长期未偿还借款而被银行标记为不良信用记录的“黑户”。这些“黑户”由于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借贷,往往急于用钱,于是成为了诈骗团伙的目标。团伙成员以他们的名义向公司申请融资租赁业务,套取资金后再通过非法手段将车辆转卖获利。
报道中的涉案“黑户”有复杂的动机:一部分参与者是出于帮助朋友或亲属的心理,被动卷入了这场骗局;另一些人则是因经济困难急需资金,在他人的介绍下参与了这项看似有利可图的交易,但事后仅获得了微薄的报酬,车辆也不知所终。还有一些人不仅通过这种方式直接获取了一定的资金,还在购车后立即将车辆倒卖给第三方,从中牟取额外利润。
什么是黑户生意
无论动机如何,这些“黑户”最终都陷入了法律风险之中,成为诈骗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他们的这种行为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做黑户生意。
所谓“黑户”,通常指的是前文提到的信用记录差或无稳定收入的人群,他们在正规渠道难以获得贷款或租赁服务,却成了“灰中介”眼中的“工具人”。黑户生意指的是一些企业或个人以非法手段帮助那些因各种原因被银行或金融机构标记为不良信用记录的个人,即所谓的“黑户”,进行各种金融活动,如办理汽车融资租赁等业务。这些活动通常是以欺诈为主要手段,涉及侵占、瓜分被害企业的融资款。
黑户生意的常见套路
1. 虚假贷款诱导◦
黑中介以“黑户可贷款”为诱饵,承诺通过刷流水、伪造材料等手段帮助获取贷款,实则骗取高额服务费或利用其银行卡洗钱。部分案例中,参与者甚至被包装成“担保人”,承担实际贷款责任(如AB贷骗局)。
2. 融资租赁诈骗 ◦
勾结金融机构“内鬼”,以“零首付购车”为名招募“黑户”,伪造高价发票和购车合同套取融资款,随后非法转卖车辆分赃。参与者或被利用为名义借款人,最终车辆消失且需承担法律责任 ◦
某融资租赁公司员工与灰中介合作,骗取300万元购车款,涉案“黑户”仅获少量报酬,车辆被倒卖。
3. 包装资料骗贷◦
收取10%-30%服务费,伪造身份证、收入证明等材料,利用网贷平台漏洞骗贷。即使成功,金融机构后续审查发现骗贷行为,借款人将面临法律追责。
4. 高息贷款陷阱◦
针对急需资金的“黑户”提供年利率超30%的贷款,加重还款压力,甚至通过暴力催收导致借款人陷入财务崩溃。
5. 合同诈骗与洗钱 ◦ 利用“黑户”签订虚假合同,通过实体店(如金店、茶楼)收款码转移诈骗资金,或虚构交易骗取预付款后逃匿 。
如何防止被黑户生意骗
1.拒绝非正规渠道
确保通过正式且受监管的途径进行金融交易。优先选择信誉良好的银行或持牌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对于声称可通过“内部渠道”或“特殊产品”获得更好条件的说法要保持高度警惕。这类非正规渠道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可能会导致资金损失和个人信息泄露。
2. 保护个人信息
切勿轻易向不明来源透露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卡详情及短信验证码等。在任何情况下,都应确认对方身份和请求的合法性,以防止这些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于非法资金转移或其他诈骗活动中。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是预防金融诈骗的第一道防线。
3. 警惕前期收费与高息承诺
正规贷款机构不会要求客户在放款前支付诸如“保证金”、“手续费”等费用。同样地,对那些承诺极高利息回报或宣传“无息贷款”、“低门槛申请”的产品和服务应持谨慎态度。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过好的条件可能是诱饵,用于吸引受害者落入圈套。
4. 核实合同与交易真实性
在接受任何形式的贷款或投资之前,务必仔细阅读并理解所有相关合同条款。特别要注意确认涉及车辆、房产等贵重物品作为抵押物时其权属证明和市场估值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通过独立第三方验证信息的真实性,可以帮助您避免参与虚假或欺诈性的交易。
5. 留存证据并主动举报
无论何时进行金融交易,都应保存好所有的通信记录(如电子邮件、短信、聊天记录)以及转账凭证等重要文件。一旦发现账户有异常活动或是怀疑自己遭遇了诈骗行为,立即向当地警方报案,并尽可能提供详尽的信息配合调查工作。及时采取行动不仅能帮助减少损失,还能为打击犯罪贡献力量。
6.养成合理支配收入的习惯
首先,制定详细的月度或年度预算计划,明确各项支出的优先级,如生活必需品、住房、交通和教育投资等,确保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开销。其次,设立紧急基金,通常建议储备3到6个月的生活费用,以应对突发事件,如医疗紧急情况或突然失业,从而减轻财务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