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5年第一季度例会,总结了货币政策带来的改变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的成效。延续此前“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主基调的同时,又进一步明确了结构性调控工具的创新方向。总结而言,干货满满,有4大信号。
1.“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适度宽松没有变,提出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提高货币政策调控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强化央行政策利率引导,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传导机制,发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加强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从宏观审慎的角度观察、评估债市运行情况,关注长期收益率的变化。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资金空转。增强外汇市场韧性,稳定市场预期,加强市场管理,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2.指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方向,重点支持科技、消费、外贸等领域。
指出要引导大型银行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作用,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支持银行补充资本,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有效落实好存续的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继续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优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研究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重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融资、促进消费和稳定外贸。用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探索常态化的制度安排,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3.打通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堵点和卡点
持续做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金融服务,充分发挥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作用,进一步打通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堵点和卡点。着力推动已出台金融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加大存量商品房和存量土地盘活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完善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助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落实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金融政策措施。切实推进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
4.为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会议强调要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包括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金融监管,确保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的好处
1.企业贷款利率下调
依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在2023年的前11个月里,企业贷款的平均利率为3.89%,较上一年降低了0.3个百分点,保持在历史低位。这反映出金融机构通过降低贷款利率,有效减轻了企业的融资负担,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增长。
2.LPR改革效果显现
研究显示,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大幅减少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基准回归分析表明,LPR改革显著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特别是那些原先面临较低融资约束的企业,其融资成本下降得更为明显。这说明LPR改革不仅提升了融资效率,还通过优化利率传导和增强市场竞争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3.信贷结构改进
金融监管机构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如引导公开市场操作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MLF)中标利率的下调,以及存款利率的调整等,这些举措不仅降低了社会整体的融资成本,也改善了信贷结构,增强了对实体经济中尤其是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领域的支持。
4.小微企业及个体商户受益
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综合融资成本稳步下降。例如,在2023年上半年,金融系统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了超过160亿元的帮助。这表明降低融资成本的政策既惠及大型企业,也有力地推动了小微企业发展。
5.债券融资费用减少
截至2024年11月,不同信用等级企业在各种期限内的债券平均发行成本较之前一年大约降低了100BP。这进一步证明了融资成本的全面下降,不仅限于银行贷款,还包括债券市场在内的全面下降趋势。
6.精准运用政策工具,加大对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方面的支持
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有效利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并根据需要开发新的工具,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等方面的支持。这些精准的政策工具使用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例如:比如,一家大型制造企业在LPR改革后,其贷款利率显著降低,融资成本大约减少了10%。这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盈利水平,也加强了它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企业办理信用贷攻略:如何增加贷款成功率
1.深入了解银行贷款选项
在提交贷款申请之前,企业应全面掌握各银行提供的贷款产品详情,包括但不限于利率水平、相关费用、审批所需时间及抵押物条件等,从而挑选出最符合自身需求的贷款方案。
2.获取专业建议
寻求融资顾问或金融机构的专业意见,进行详细的融资计划与评估,以制定最优融资策略,规避潜在的不必要贷款开支和风险。
3.明确资金需求
企业应提前做好资金需求规划,并与银行保持密切沟通,尽早启动贷款申请流程,以此缩短审批时间和减少等待周期。
4.拓宽融资途径
中小企业宜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比如与其他金融机构协作、争取政府牵线搭桥或是发行债券等手段,以此拓宽融资来源,增加融资额度,降低对单一融资方式的依赖性。
5.维护良好银企关系
通过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增强双方的信任感,有助于企业从银行获取更多支持以及更优惠的贷款条款。
6.准备充足的担保措施
提供如抵押物、担保人或者保证金等形式的担保,可以有效降低贷款利率,提升贷款额度,缓解因抵押要求带来的压力。
7.制定资金使用计划,合理分配资金
精心安排所融得资金的用途,确保其被用于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促进资产增值或推动项目进展等方面,以此提高还款能力并降低融资风险。
8.保持维护良好的信用记录
按时履行还款责任,保持优良的信用状态。优秀的信用历史将为企业未来获得更多的融资机会打下坚实基础。